2022年,新成立基金總規模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座?
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:是廣州。根據投中研究院的數據,2022年1-11月新成立基金數量及規模統計中,廣州新成立231家基金,總規模312.63億美元位列全國第一。
當我將這一數據分享給投資人時,他們不約而同地向我表達了三個觀點:第一,“廣州的創投行業確實越來越活躍”,這是他們的普遍共識。第二,廣州的創投行業“與北上深相比還有差距”,這是客觀事實。第三,廣州的創投市場正在發生“結構性的變化”——這一點讓我印象尤為深刻。
何為結構性的變化?
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投資人后,得到了3個關鍵詞:粵系資本、政府引導基金和獨角獸。要理解廣州創投市場的結構性變化,我們不如就從3個關鍵詞入手。
冰山下的粵系資本
2017年,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發布了《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》,一共有113家企業上榜。其中北京65家、上海26家,杭州12家、深圳12家,合計占比88%。
而作為老牌一線城市的廣州,卻非常尷尬,僅有2家企業上榜。一家是在線旅游資源平臺“要出發”,另一家是從奇虎360拆分出來的“360健康”。
當時,要出發共計獲得4輪融資,融資總額約8.4億元。主要投資方是創新工場、祥峰基金、紅杉中國、天圖投資、眾信旅游、金鼎資本、中信建投、架橋資本。360健康則于2015年獨立,2016年完成一輪融資,投資方為禮來亞洲基金。
兩家企業都是剛剛飄過獨角獸估值門檻,排在榜單80名開外。排名位置甚至不如天津、珠海等二線城市的獨角獸公司。
再加上當時網易遷出,廣州陷入了一場關于產業衰落、創新乏力的爭論。不論是行業媒體還是產業人士都在追問,廣州的獨角獸都去哪兒了?
政府也不例外,在一次廣東政府主辦的活動中,廣州官員就自爆家丑地說到,“深圳科研投入比廣州多很多,光是華為一家公司去年的投入就達到了400億,已經超過了廣州全市的投入?!?,痛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力不足。
不少人把廣州衰落的部分原因歸結到投資機構上。2016年廣州的創投機構數量僅為深圳的五分之一,更與北京上海相去甚遠。業內對于廣州投資人的評價是,“過于務實,缺乏想象力,對黑科技和戰略性的項目根本不去關注?!?/p>
但問題來了,誰能代表廣州的投資人?在要出發和360健康的投資方中,沒有一家廣州本地的投資機構。廣州的投資人仿佛是一股隱形的存在。
后來,在廣州某知名VC供職的李杰向我提供了答案:粵系資本。
“其實廣州的創投氛圍一直挺濃”,李杰向我說道,“但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VC/PE機構來主導。而是由不少上市公司、家族企業的幕后老板來推動?!?/p>
過去幾十年,廣州誕生了一批實業起家的上市公司和家族企業。這些企業或是為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,或是為了培養下一代接班人,都不斷地在市場上進行投資。
比如,成立于1999年的智光電氣,在電子、電氣和新能源領域,有著廣泛布局。據天眼查顯示,其公開投資案例7起,典型案例如投資南網能源、廣立微。又比如國內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金發科技,一直是材料領域的重要投資者。天眼查顯示,其公開投資事件11起,在2022年就出手了兩次,分別投資了盤錦金發和寶盟新材料的天使輪。
“這些都是明面上的?!崩罱芤馕渡铋L地說道。言下之意,還有大量的案例隱藏在冰山之下。
這些暗潮涌動的投資動作,給廣州創投市場打上了傳統粵系資本的烙印——務實。
甚至是過于務實。
李杰向我分析這種投資風格:第一個特點是追求確定性,要求一定的把控力?!盎浬虒π袠I的認知比較踏實,希望企業一步一步地來?!钡诙€特點是粵商建立信任需要更多時間,“對他們來說慢就是快?!绷硪晃获v地在廣州的投資人王松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,“廣州企業家更加本分,更喜歡投資實業,代表了真正粵系資本的風格?!?/p>
而且這種風格不僅影響著投資,也影響著初創企業。不少廣州創業者在早期階段,“但凡能夠在親屬朋友那里拿到錢的,一般都不太愿意拿投資機構的錢?!?/p>
可見,粵系資本的風格與互聯網賽道是相沖突的,對燒錢圈地的打法更是保持懷疑。這也解釋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為什么廣州的表現差強人意。
“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做的不好,”李杰認為從結果來看,這些商界大佬的打法其實值得稱道,“如果你拉通來比,不少老板的業績足以吊打大部分主流投資機構。只是很多東西都是統計在外的,沒有在大家的視野中?!?/p>
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,粵系資本補充了廣州創投市場的不足。并與市場化的機構和國有資本構成了一個三角結構:粵系資本占據了廣州創投市場的較大比重,甚至是三角形中的鈍角,而兩個銳角則分別是是市場化的機構和國有資本。
國有資本沖鋒
但現在這種結構變了。
粵系資本的投資一直比較穩定,“他們有機會就投,沒機會就不出手,都是根據產業鏈的需求來的”。
而市場化的機構卻在不斷發展。2016年IDG資本將南方總部設在廣州,是市場化機構在廣州秣馬厲兵的縮影。此后,外來機構在廣州大消費和醫藥領域出手越來越頻繁。最典型的表現,是廣州不斷誕生新消費品牌。如已經上市的完美日記、名創優品和尚品宅配,還有成為超級獨角獸的SHEIN。
但真正讓投資人感到“結構”變了的,還是國資的崛起。不止一位投資人向我說道:以政府引導基金代表的國有資本崛起,真正改寫了廣州的創投格局。
“其實全國都在搞政府引導基金,但是廣州確實是做得比較早的?!币晃煌顿Y人這么說到。
廣州的政府引導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。此后不斷探索。2017—2019年,廣州連續三年將設立產業化引導基金寫到政府工作報告。比如2018年就寫到:“設立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,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資金池規模,發展天使投資、風險投資、創業投資?!?/p>
同時,為了調動國有資本的力量,2018年廣州市出臺《關于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》《關于促進國資國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市場化的方式,對基礎性、公共性和戰略性的產業進行投資。
于是在2018年前后,廣州的政府引導基金密集落地。2017年,廣州市新興產業發發展引導基金、廣州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、黃埔人才引導基金相繼成立;2018年,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引導基金、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成立;2019年,國企改革創新投資基金成立。
“從2019年到現在,廣東省屬和廣州市屬的這些國資的基金,大范圍的崛起成了最顯著的變化?!崩罱苋绱苏f道。南粵基金投資二部總經理黃嘉輝也認同這一觀點,廣州創投環境更為活躍的關鍵事件,“應該就是各類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的成立?!?/p>
而近兩年,廣州的產業引導基金設立得更為精準,出手也更為闊綽。
比如,2021-2022年設立面向半導體的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;設立面向汽車制造業的廣州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,設立面向超高清視頻產業鏈的超高清視頻產業投資基金。其募資金額也一路飆升至數百億人民幣,2022年廣州產投集團甚至官宣了2000億的大手筆:包括1500億產業母基金和500億創投母基金。
各類母基金的設立改變了廣州創投圈的格局。全國GP也如潮水般涌來。
就以廣州科創母基金為例,2022年先后三次遴選合作GP。去年4月,選擇了明勢資本、武岳峰資本、大米創投、亦聯資本、元璟資本、越秀產業基金、冪方資本、中科創星、丹麓資本、海匯投資10家作為合作機構。
10月,投資軟銀中國、國聚投資、中金資本、阿米巴資本、光速中國、金沙江聯合資本、高捷資本、云九資本、創鈺投資等17家合作機構。
今年1月,又選擇了聯想創投、海松資產、德福資本、長石資本、弘章資本、德同資本、元生資本、國投創業8家機構。
此外,廣發信德、創鈺投資、越秀產業基金、科金控股等本地創投機構;廣汽資本、廣藥資本、平云資本、工控資本等當地龍頭企業設立的投資機構都越來越活躍。正如李杰所說,“(這些)產投的崛起,讓整個廣州市場資產管理規模急速上升,這是行業比較大的變量?!?/p>
另據《光塵內參》統計,廣州市政府引導基金及其子基金出資比例常年超過65%。2010年至2022年10月,廣州市當地國資出資數百次,涉及各類投資機構92家,基金254只。
所以結構性的變化就發生了:國有資本開始成為三角中的最大一角,主導著廣州的創投市場。而且“這個風格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延續?!?/p>
創造獨角獸
結構性變化的根本原因,是產業競爭特別是硬科技的競爭逐漸白熱化。
硬科技項目資產重、投入大、周期長,企業的需求肯定遠遠超過普通的財務投資。擁有產業優勢的國有資本必然成為主導。
從廣州新誕生的獨角獸中,就可以看出這一點。
據CVSoure投中數據顯示,2022年1-11月中國VC/PE市場重點融資案例前10中,廣州上榜兩家:排名第二的廣汽埃安和排名第十的粵芯半導體。
廣汽埃安至今完成2輪融資。去年10月完成的A輪融資金額高達182.94億元。背后的投資方包括人保資本、國調基金、深創投、金石投資、國投創益、廣州產投、廣州基金、粵科金融、南粵基金等53家投資機構。
粵芯半導體先后獲得4融資。2022年7月完成A輪45億元融資。背后的投資方包括廣州產投集團、粵財基金、農銀投資、建信投資、上汽資本、越秀產業基金、盈科資本、廣發證券、蘭璞創投、華登國際等30多家投資機構。
與2017年的情況相比就會發現,廣州的獨角獸不僅在融資金額與估值上大幅增長。更重要的是投資機構名單里,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構來自當地的國資產投??梢姀V州的國有產投資本,在硬科技項目中,發揮著關鍵性作用。
那么對于本地的市場化機構而言,是不是意味著擠壓?王松否認了之一說法。
恰恰相反,“反倒是對本地的財務投資有一定的吸引作用。像粵芯半導體和廣汽埃安都吸引了蠻多財務資本參與?!倍罱芩诘臋C構,其策略之一就是跟著國資一起投。
廣州金控基金公布的一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。廣州金控旗下的科創母基金認繳出資19億元,撬動社會資本73.61億元,放大3.87倍;旗下國企創新基金認繳出資合計10.15億元,撬動社會資本164.10億元,放大16.17倍。
可見“國有資本引導,撬動社會資本參與”,已經成為廣州最主要的打法。
另一點值得注意,國有資本“要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大局”,除了要求返投和招引企業外,廣州更將投資與構建完整產業鏈相結合。按照廣州的說法,這是“依托核心企業,投資布局產業鏈上下游具備產業協同效應的優質項目?!?/p>
比如在智能汽車領域,依托小鵬汽車和廣汽埃安兩大核心企業。廣州密集投資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,如自動駕駛賽道的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。充電企業奧東新能源和巨灣技研。專注汽車關鍵領域芯片的芯聚能半導體和芯之聯。聚焦汽車后服務市場的華勝科技和巴圖魯。通過縱向的密集投資,構建了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。
此外,廣州的打法還有一點非常獨特:建立市區協同的多層次的引導基金政策。廣州的11個區分別設立了區級基金管理公司。重點挖掘本轄區內的優質早期項目,同時輻射全國,進行投資。據投中研究院的統計,截至2022年8月末,這11家區級基金已投資項目累計上市34個,其中廣州項目12個,占到累計已上市數的35.29%。
那么通過這一套組合拳下來,廣州的成績單到底怎樣?
還是回到獨角獸的話題上來。2022年12月廣州了發布《2022年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榜單》,有206家企業上榜,其中23家獨角獸、82家未來獨角獸、51家種子獨角獸、50家高精尖企業。與北上深的距離進一步縮小。
未來的廣州還將培育出多少大魚?“世界上最大的漁場都分布在冷暖洋流交匯的水域,廣州就是這樣的地方?!币晃煌顿Y人這么說道。(文/楊博宇,來源/投中網)
(應受訪者要求,李杰、王松均為化名)
廣州的超級LP正在悄悄崛起
“其實廣州的創投氛圍一直挺濃”。
2022年,新成立基金總規模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座?
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:是廣州。根據投中研究院的數據,2022年1-11月新成立基金數量及規模統計中,廣州新成立231家基金,總規模312.63億美元位列全國第一。
當我將這一數據分享給投資人時,他們不約而同地向我表達了三個觀點:第一,“廣州的創投行業確實越來越活躍”,這是他們的普遍共識。第二,廣州的創投行業“與北上深相比還有差距”,這是客觀事實。第三,廣州的創投市場正在發生“結構性的變化”——這一點讓我印象尤為深刻。
何為結構性的變化?
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投資人后,得到了3個關鍵詞:粵系資本、政府引導基金和獨角獸。要理解廣州創投市場的結構性變化,我們不如就從3個關鍵詞入手。
冰山下的粵系資本
2017年,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發布了《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》,一共有113家企業上榜。其中北京65家、上海26家,杭州12家、深圳12家,合計占比88%。
而作為老牌一線城市的廣州,卻非常尷尬,僅有2家企業上榜。一家是在線旅游資源平臺“要出發”,另一家是從奇虎360拆分出來的“360健康”。
當時,要出發共計獲得4輪融資,融資總額約8.4億元。主要投資方是創新工場、祥峰基金、紅杉中國、天圖投資、眾信旅游、金鼎資本、中信建投、架橋資本。360健康則于2015年獨立,2016年完成一輪融資,投資方為禮來亞洲基金。
兩家企業都是剛剛飄過獨角獸估值門檻,排在榜單80名開外。排名位置甚至不如天津、珠海等二線城市的獨角獸公司。
再加上當時網易遷出,廣州陷入了一場關于產業衰落、創新乏力的爭論。不論是行業媒體還是產業人士都在追問,廣州的獨角獸都去哪兒了?
政府也不例外,在一次廣東政府主辦的活動中,廣州官員就自爆家丑地說到,“深圳科研投入比廣州多很多,光是華為一家公司去年的投入就達到了400億,已經超過了廣州全市的投入?!?,痛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力不足。
不少人把廣州衰落的部分原因歸結到投資機構上。2016年廣州的創投機構數量僅為深圳的五分之一,更與北京上海相去甚遠。業內對于廣州投資人的評價是,“過于務實,缺乏想象力,對黑科技和戰略性的項目根本不去關注?!?/p>
但問題來了,誰能代表廣州的投資人?在要出發和360健康的投資方中,沒有一家廣州本地的投資機構。廣州的投資人仿佛是一股隱形的存在。
后來,在廣州某知名VC供職的李杰向我提供了答案:粵系資本。
“其實廣州的創投氛圍一直挺濃”,李杰向我說道,“但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VC/PE機構來主導。而是由不少上市公司、家族企業的幕后老板來推動?!?/p>
過去幾十年,廣州誕生了一批實業起家的上市公司和家族企業。這些企業或是為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,或是為了培養下一代接班人,都不斷地在市場上進行投資。
比如,成立于1999年的智光電氣,在電子、電氣和新能源領域,有著廣泛布局。據天眼查顯示,其公開投資案例7起,典型案例如投資南網能源、廣立微。又比如國內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金發科技,一直是材料領域的重要投資者。天眼查顯示,其公開投資事件11起,在2022年就出手了兩次,分別投資了盤錦金發和寶盟新材料的天使輪。
“這些都是明面上的?!崩罱芤馕渡铋L地說道。言下之意,還有大量的案例隱藏在冰山之下。
這些暗潮涌動的投資動作,給廣州創投市場打上了傳統粵系資本的烙印——務實。
甚至是過于務實。
李杰向我分析這種投資風格:第一個特點是追求確定性,要求一定的把控力?!盎浬虒π袠I的認知比較踏實,希望企業一步一步地來?!钡诙€特點是粵商建立信任需要更多時間,“對他們來說慢就是快?!绷硪晃获v地在廣州的投資人王松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,“廣州企業家更加本分,更喜歡投資實業,代表了真正粵系資本的風格?!?/p>
而且這種風格不僅影響著投資,也影響著初創企業。不少廣州創業者在早期階段,“但凡能夠在親屬朋友那里拿到錢的,一般都不太愿意拿投資機構的錢?!?/p>
可見,粵系資本的風格與互聯網賽道是相沖突的,對燒錢圈地的打法更是保持懷疑。這也解釋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為什么廣州的表現差強人意。
“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做的不好,”李杰認為從結果來看,這些商界大佬的打法其實值得稱道,“如果你拉通來比,不少老板的業績足以吊打大部分主流投資機構。只是很多東西都是統計在外的,沒有在大家的視野中?!?/p>
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,粵系資本補充了廣州創投市場的不足。并與市場化的機構和國有資本構成了一個三角結構:粵系資本占據了廣州創投市場的較大比重,甚至是三角形中的鈍角,而兩個銳角則分別是是市場化的機構和國有資本。
國有資本沖鋒
但現在這種結構變了。
粵系資本的投資一直比較穩定,“他們有機會就投,沒機會就不出手,都是根據產業鏈的需求來的”。
而市場化的機構卻在不斷發展。2016年IDG資本將南方總部設在廣州,是市場化機構在廣州秣馬厲兵的縮影。此后,外來機構在廣州大消費和醫藥領域出手越來越頻繁。最典型的表現,是廣州不斷誕生新消費品牌。如已經上市的完美日記、名創優品和尚品宅配,還有成為超級獨角獸的SHEIN。
但真正讓投資人感到“結構”變了的,還是國資的崛起。不止一位投資人向我說道:以政府引導基金代表的國有資本崛起,真正改寫了廣州的創投格局。
“其實全國都在搞政府引導基金,但是廣州確實是做得比較早的?!币晃煌顿Y人這么說到。
廣州的政府引導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。此后不斷探索。2017—2019年,廣州連續三年將設立產業化引導基金寫到政府工作報告。比如2018年就寫到:“設立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,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資金池規模,發展天使投資、風險投資、創業投資?!?/p>
同時,為了調動國有資本的力量,2018年廣州市出臺《關于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》《關于促進國資國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市場化的方式,對基礎性、公共性和戰略性的產業進行投資。
于是在2018年前后,廣州的政府引導基金密集落地。2017年,廣州市新興產業發發展引導基金、廣州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、黃埔人才引導基金相繼成立;2018年,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引導基金、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成立;2019年,國企改革創新投資基金成立。
“從2019年到現在,廣東省屬和廣州市屬的這些國資的基金,大范圍的崛起成了最顯著的變化?!崩罱苋绱苏f道。南粵基金投資二部總經理黃嘉輝也認同這一觀點,廣州創投環境更為活躍的關鍵事件,“應該就是各類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基金的成立?!?/p>
而近兩年,廣州的產業引導基金設立得更為精準,出手也更為闊綽。
比如,2021-2022年設立面向半導體的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;設立面向汽車制造業的廣州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,設立面向超高清視頻產業鏈的超高清視頻產業投資基金。其募資金額也一路飆升至數百億人民幣,2022年廣州產投集團甚至官宣了2000億的大手筆:包括1500億產業母基金和500億創投母基金。
各類母基金的設立改變了廣州創投圈的格局。全國GP也如潮水般涌來。
就以廣州科創母基金為例,2022年先后三次遴選合作GP。去年4月,選擇了明勢資本、武岳峰資本、大米創投、亦聯資本、元璟資本、越秀產業基金、冪方資本、中科創星、丹麓資本、海匯投資10家作為合作機構。
10月,投資軟銀中國、國聚投資、中金資本、阿米巴資本、光速中國、金沙江聯合資本、高捷資本、云九資本、創鈺投資等17家合作機構。
今年1月,又選擇了聯想創投、海松資產、德福資本、長石資本、弘章資本、德同資本、元生資本、國投創業8家機構。
此外,廣發信德、創鈺投資、越秀產業基金、科金控股等本地創投機構;廣汽資本、廣藥資本、平云資本、工控資本等當地龍頭企業設立的投資機構都越來越活躍。正如李杰所說,“(這些)產投的崛起,讓整個廣州市場資產管理規模急速上升,這是行業比較大的變量?!?/p>
另據《光塵內參》統計,廣州市政府引導基金及其子基金出資比例常年超過65%。2010年至2022年10月,廣州市當地國資出資數百次,涉及各類投資機構92家,基金254只。
所以結構性的變化就發生了:國有資本開始成為三角中的最大一角,主導著廣州的創投市場。而且“這個風格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延續?!?/p>
創造獨角獸
結構性變化的根本原因,是產業競爭特別是硬科技的競爭逐漸白熱化。
硬科技項目資產重、投入大、周期長,企業的需求肯定遠遠超過普通的財務投資。擁有產業優勢的國有資本必然成為主導。
從廣州新誕生的獨角獸中,就可以看出這一點。
據CVSoure投中數據顯示,2022年1-11月中國VC/PE市場重點融資案例前10中,廣州上榜兩家:排名第二的廣汽埃安和排名第十的粵芯半導體。
廣汽埃安至今完成2輪融資。去年10月完成的A輪融資金額高達182.94億元。背后的投資方包括人保資本、國調基金、深創投、金石投資、國投創益、廣州產投、廣州基金、粵科金融、南粵基金等53家投資機構。
粵芯半導體先后獲得4融資。2022年7月完成A輪45億元融資。背后的投資方包括廣州產投集團、粵財基金、農銀投資、建信投資、上汽資本、越秀產業基金、盈科資本、廣發證券、蘭璞創投、華登國際等30多家投資機構。
與2017年的情況相比就會發現,廣州的獨角獸不僅在融資金額與估值上大幅增長。更重要的是投資機構名單里,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構來自當地的國資產投??梢姀V州的國有產投資本,在硬科技項目中,發揮著關鍵性作用。
那么對于本地的市場化機構而言,是不是意味著擠壓?王松否認了之一說法。
恰恰相反,“反倒是對本地的財務投資有一定的吸引作用。像粵芯半導體和廣汽埃安都吸引了蠻多財務資本參與?!倍罱芩诘臋C構,其策略之一就是跟著國資一起投。
廣州金控基金公布的一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。廣州金控旗下的科創母基金認繳出資19億元,撬動社會資本73.61億元,放大3.87倍;旗下國企創新基金認繳出資合計10.15億元,撬動社會資本164.10億元,放大16.17倍。
可見“國有資本引導,撬動社會資本參與”,已經成為廣州最主要的打法。
另一點值得注意,國有資本“要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大局”,除了要求返投和招引企業外,廣州更將投資與構建完整產業鏈相結合。按照廣州的說法,這是“依托核心企業,投資布局產業鏈上下游具備產業協同效應的優質項目?!?/p>
比如在智能汽車領域,依托小鵬汽車和廣汽埃安兩大核心企業。廣州密集投資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,如自動駕駛賽道的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。充電企業奧東新能源和巨灣技研。專注汽車關鍵領域芯片的芯聚能半導體和芯之聯。聚焦汽車后服務市場的華勝科技和巴圖魯。通過縱向的密集投資,構建了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。
此外,廣州的打法還有一點非常獨特:建立市區協同的多層次的引導基金政策。廣州的11個區分別設立了區級基金管理公司。重點挖掘本轄區內的優質早期項目,同時輻射全國,進行投資。據投中研究院的統計,截至2022年8月末,這11家區級基金已投資項目累計上市34個,其中廣州項目12個,占到累計已上市數的35.29%。
那么通過這一套組合拳下來,廣州的成績單到底怎樣?
還是回到獨角獸的話題上來。2022年12月廣州了發布《2022年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榜單》,有206家企業上榜,其中23家獨角獸、82家未來獨角獸、51家種子獨角獸、50家高精尖企業。與北上深的距離進一步縮小。
未來的廣州還將培育出多少大魚?“世界上最大的漁場都分布在冷暖洋流交匯的水域,廣州就是這樣的地方?!币晃煌顿Y人這么說道。(文/楊博宇,來源/投中網)
(應受訪者要求,李杰、王松均為化名)
0
第一時間獲取股權投資行業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分析,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投中網,或用手機掃描左側二維碼,即可獲得投中網每日精華內容推送。
發表評論
全部評論